樂農為食客提供家的感覺,此外它是一個連繫着十多位聽障及健聽人士的一個家。樂農沒有花巧的素菜,它只是想帶出素食的真味,一切都是以自然、簡易為主;亦沒有帶着半點宗教氣息,它只想帶出素食的健康,是一種保護環境,低碳生活的態度。
樂農是全港首間社會企業營辦的素食餐廳。它是由香港影視明星體育協會基金及龍耳社,透過民政事務局的「伙伴倡自強」社區協作計劃共同合作,政府出資二百多萬資助開業。除了宣傳低碳生活的理念外,另一個餐廳特色是它聘請了一些聽障人士當店員。受聘的健聽與聽障人士的店員比例為四比三,任職崗位分布於樓面及廚房等。
同工同酬
其總經理郭偉平表示,現時殘障人士的待遇普遍較健全人士為差,就算他們是任職同一個職位,殘障人士都能不獲得相同薪金。「有些連鎖餐廳聘請很多殘障人士,其職銜為高級員工。每天工作時間是八至十二小時不等,薪月只有六千元。工作期間更不得離開崗位,去洗手間都需要問准上司。」
在樂農,店員都是同工同酬的。他續指,除了待遇之外,一些殘障人士在工作時,還會受到同事歧視。樂農還很著重與員工的溝通,郭偉平察覺聽障員工比較敏感,所以他願意花很多時間與員工溝通,從而表示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。當遇到員工表現不如意時,他都相信用心溝通,時間便可以把解決問題。
為了能夠與聽障員工有更好的溝通,郭偉平及其他健聽員工都會報讀手語課程。「我認為聽障人士更勤力,更用心,對公司很有歸屬感。」他笑言,在餐廳剛起步時,一些聽障員工更向他表示擔心餐廳生意,員工都希望餐廳的生意可以順利上軌。
聽障人士初當廚
在廚房任職幫廚的陳澤生,之前曾擔任文員。雖然陳澤生一直對烹調有濃厚的興趣,但是樂農是第一家讓聽障的他在廚房工作的餐廳。總經理郭偉平指出,一般餐廳都不會聘請聽障人士任職廚師。在廚房工作講求速度,很多時候廚師都會直接用說話溝通,但是對聽障人士來說便會比較吃虧。
陳澤生在開業初期,曾經會感到不知所措。不過,他隨着邊做邊學的方式,再配合樂農也有一套為聽障員工設計的工作系統,使他現時已經適應工作。「工作速度已經提升,現在不會只等待大廚發出命令,自己已經學會主動作出應對。」
樂農在短期內已經在食客中獲到不錯的評語,接下來郭偉平希望樂農可以繼續維持客源穩定,保持餐廳的整體水平。他希望,樂農身為社會企業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殘障人士的工作能力,使他們能力溶入社會。「現在很多人都低估了他們的能力,聽障人士唯一的障礙,就是先天問題令他們聽不到,其實他們都很用功,學習能力很好。」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