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堆填區的使用空間接近飽和,但每年建築廢料的數量卻高達千萬公噸。根據環境保護署的統計數字,本港在2009年總共產生3,121公噸建築廢物,比起2008年的3,091公噸高出30公噸。
大部份的建築及拆建物料只可棄置於堆填區及用作填海和填土工程,只有大約15%的物料如石頭、未被污染的金屬、木材和包裝廢物等等可以循環再造。其實,建築材料主要是泥土、土壤和泥漿,可有想過,只要花多一點心思,就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去建屋,更富創意、更環保呢?
於2008年榮獲國際最受矚目的日本建築師阪茂(Shigeru
Ban),巧妙地令用自然建築及紙管為材,發展了一系列的「紙建築」。他發現紙筒遠比想像中堅固,加工後更可形成不同的長度和厚度,亦具備防水和防火性。
阪茂的作品遍佈世界各地,如日本的紙之涼亭、紙之教堂,2000 年德國漢諾威萬國博覽會日本館、紐約「遊牧博物館」到法國龐畢度中心新館、以及一系列的公益性建築,如為日本阪神地震、盧旺達內戰、土耳其地震的災民所興建的臨時性的庇護所等等。
阪茂這樣形容他對紙建築設計的探索:「我曾一直有這樣的印象,有些東西不管結構設計看上去怎麼富有邏輯,就是不可能建出來。很快這種想法就消失了,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… 只要設計可信而你有這種意志。」只要努力嘗試和改良,也可以實現別人認為沒可能的事。
紙之涼亭 |
紙之棚屋 |
紙之教堂 |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